一个不允许自己有情绪的大人,往往也会要求孩子只表现出正面的情感。当孩子表现出负面情绪时,比如“哭”,大人的反应往往是斥责:“不要哭!再哭就处罚你!”孩子表面可能会变得乖巧,但内心却掩藏了更多的恐惧——他们害怕哭泣会失去父母的爱,或者被惩罚。如果成长过程中一再被压抑和否定自我情感,我们可能会教出一个表面上乖巧的孩子,但遗憾的是,这样的孩子可能缺乏自信,也无法真正理解和体谅他人的情绪。
童年情绪经验的影响
精神分析家艾丽斯·米勒(Alice Miller)在她的著作中提到:“无论什么事让我感到难过或高兴,我都能自由地表达,不必为了取悦谁而面带笑容,也不必为了别人的需要而压抑我的烦恼和忧虑。我可以生气,没有人会因此死去或头痛;当你伤害了我的情感时,我可以大发雷霆,却不会因此失去你。”
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童年时期情绪表达的重要性。如果我们从小就被允许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,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,我们将更有可能成长为一个情感健康、内心强大的人。相反,如果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被要求压抑负面情绪,我们可能会在成年后变得难以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,甚至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。
死神的故事:接纳生命中的所有面向
曾经有一个故事,讲述了死神要带走生病的老祖母,老祖母的孙子孙女舍不得,就想了很多办法拖延死神的到来。死神并没有显得冷漠,反而非常亲切,他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:
“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对兄弟,哥哥名叫悲伤,弟弟名叫哭泣。还有一对姐妹,姐姐叫作快乐,妹妹叫作欢笑。有一天,这两对兄妹相遇了。他们相爱了,举行了盛大的婚礼。悲伤和快乐结婚,哭泣和欢笑结婚,一直到老。当悲伤去世的那天,快乐也跟着去了。当哭泣去世的那天,欢笑也跟着去了……”
孩子们听完这个故事后,心情似乎有了微妙的变化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生命的自然法则就是如此:有生便有死,有悲伤才显出快乐的珍贵。如果没有死亡,我们又怎能体会到生命的宝贵?如果不曾经历风雨,谁会珍惜阳光的温暖?
结语
人生并不需要一面倒地过得“太励志”,甚至励志到有点不像人。我们可以正向思考,但也要允许自己感受到生活的阴晴圆缺。哭与笑、快乐与悲伤,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只有当我们学会接纳这些情感,才能真正活出一个完整而真实的人生。
所以,让我们拥抱人世间的一切吧——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;无论是生还是死;无论是哭还是笑。因为,这些体验都构成了我们生命的意义。
@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. 北京广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2912号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