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福夕阳网

熬夜伤身,早起更伤?科学作息才是关键

那么,“早起更伤人”是真的吗?

所谓“早起危害更大”的说法,往往源于对“强迫型早起”的误解。比如:

一个习惯凌晨1点入睡的人,被强制5点起床,睡眠时间仅4小时;

或老年人因生物钟前移自然早醒,但白天精神萎靡、频繁打盹。

这类情况的问题不在“早起”本身,而在“睡眠不足”或“违背自身节律”。真正健康的早起,应建立在充足睡眠(成人建议7–9小时)和规律作息的基础上。

研究显示,自然早起且睡眠充足的人(即“晨型人”),往往拥有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、更低的抑郁风险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。而“夜猫子”若能保证睡眠时长并维持规律,同样可以健康生活。

养生关键:顺应节律,而非盲目早起或放任熬夜

每个人的生物钟存在个体差异,有人天生是“百灵鸟”,有人则是“猫头鹰”。真正的养生之道,并非一刀切地要求“必须6点起床”,而是:

✅ 保证充足且连续的睡眠时间

✅ 尽量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(包括周末)

✅ 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,营造黑暗安静的睡眠环境

✅ 根据自身节律安排作息,不强行对抗生理倾向

如果你是夜型人,不必强迫自己5点起床;但若因工作必须早起,则应相应提前入睡,而非牺牲睡眠时长。

结语

“熬夜有害”是科学共识,“早起伤身”则是对现象的误读。养生不是跟风模仿别人的时间表,而是倾听身体的声音,建立适合自己的、可持续的作息节奏。记住:睡够比几点睡更重要,规律比形式更关键。

养生箴言:与其纠结“该不该早起”,不如先问问自己——昨晚睡够了吗?今晚能按时睡吗?

(本文由AI辅助生成)

胃不好还能吃豆腐吗?

2025-11-20 09:49: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