圆润小巧、营养丰富,鸡蛋无疑是国人餐桌上最受欢迎的“国民营养品”。无论是清晨一碗蛋花汤,还是家常的炒蛋、蒸蛋,都承载着熟悉的味道与满满的营养。然而,关于这枚小小鸡蛋,你真的了解它吗?关于它的营养价值、食用方式和常见误区,我们为你一一揭晓。
真相一:鸡蛋是“全营养”代表,蛋白蛋黄各有千秋
鸡蛋被称为“自然界最完美的食物”之一,富含优质蛋白质、卵磷脂、维生素A、B族维生素、维生素D、硒和胆碱等。蛋白主要提供蛋白质和少量矿物质,而蛋黄才是营养的“宝库”——不仅含有大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,还富含对大脑和视力有益的叶黄素、玉米黄质和DHA前体。因此,只吃蛋白不吃蛋黄,反而浪费了鸡蛋的精华。
真相二:每天一个蛋,健康有保障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建议,成年人每周摄入300—350克蛋类,平均每天一个鸡蛋为宜。对于健康人群,每天吃一个鸡蛋不会显著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,反而有助于补充营养、增强饱腹感,对控制体重也有帮助。
真相三:胆固醇不必过度恐慌
虽然蛋黄含有较多胆固醇(约180-200毫克/个),但近年多项研究发现,膳食胆固醇对健康人血脂的影响较小,身体自身合成的胆固醇才是主要来源。因此,除非患有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或医生特别限制,普通人无需因胆固醇而拒绝鸡蛋。
真相四:煮蛋比煎蛋更健康
烹饪方式影响鸡蛋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程度。水煮蛋、蒸蛋羹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,且不额外增加油脂。而煎蛋、炒蛋若用油过多,会增加脂肪和热量摄入,长期食用不利于心血管健康。本文AI辅助生成
@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. 北京广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2912号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