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“熄灭”,是指当一颗恒星被其伴星遮挡时,我们从地球上观察到它的亮度会周期性减弱,这种现象被称为“日蚀型双星”。
通过这种方法,研究人员锁定了一组特殊的双星系统——Par 1802,它位于距离地球约1500光年的猎户座星云中,这是一个恒星频繁诞生的区域。
三、看似相同,实则不同
Par 1802系统的两颗恒星质量均为太阳的约41%,体积约为太阳的1.7至1.8倍。从外观上看,它们几乎无法区分。但深入分析后,科学家发现了几个关键差异:
亮度差异:其中一颗恒星比另一颗亮了整整2倍;
温度差异:较亮的恒星表面温度高出约300摄氏度;
体积差异:估计其中一颗恒星比另一颗大出约10%。
这些差异表明,虽然它们来自同一片星际云,但却并非在同一时间诞生。
四、年龄差达50万年,意味着什么?
根据模型推算,这两颗恒星的形成时间相差约50万年。这意味着:
先出生的那颗恒星已经进入更成熟的演化阶段,可能已开始向外抛散能量和物质;
后出生的恒星则吸收了前者的部分能量,在质量和温度上表现得更“年轻”。
这一发现挑战了恒星形成理论中“双星应同步演化”的假设,说明即便是来自同一母体的恒星,也可能因形成时间的不同而走上不同的演化道路。
五、为何如此难找?像大海捞针一样
由于这类引发日蚀的双星本身就非常稀有,要在其中找到一对质量、成分几乎完全一致的“同卵双胞胎”,更是难上加难。斯塔苏教授表示:“这就像在茫茫宇宙中寻找一根特定的针。”
尽管如此,这次发现为科学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去研究恒星的形成机制,并为进一步探索其他类似系统奠定了基础。
@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. 北京广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2912号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