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便带血或呈黑褐色,像“果酱样”或混有黏液;
腹痛位置固定,常集中在下腹部,排便后仍不缓解;
体重莫名下降,短期内瘦了5公斤以上;
排便习惯突然改变,如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。
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肠道存在器质性病变,如炎症性肠病(克罗恩病、溃疡性结肠炎)、息肉,甚至结直肠癌。
为什么年轻人也中招?三大诱因曝光
饮食高油高脂、少纤维:外卖频繁、烧烤炸物不断、蔬果摄入不足,导致肠道负担加重;
长期熬夜、压力大: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和免疫功能,增加癌变风险;
久坐不动、缺乏锻炼:肠道蠕动减慢,毒素滞留时间延长。
此外,有肠癌家族史、患有肠息肉或慢性肠炎的人群,更应提高警惕。
如何早期发现肠癌?医生建议这样做
✅ 40岁以上人群:建议每5-10年做一次肠镜检查,是发现早期肠癌的“金标准”。
✅ 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者:筛查年龄应提前至30-35岁。
✅ 定期体检:关注肿瘤标志物(如CEA)、便潜血检测等项目。
✅ 改善生活方式:多吃蔬菜水果、全谷物,少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,坚持运动,戒烟限酒。
结语
腹泻不是小事,尤其是“久治不愈”的腹泻,可能是身体在发出“红色警报”。别再把癌症的早期信号当成“肠胃炎”草草了事。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是战胜肠癌的关键。从今天起,关注肠道健康,定期体检,别让年轻成为忽视健康的借口。你的身体,值得被认真对待。
(本文由AI辅助生成)
@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. 北京广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2912号-20